- · 《系统科学学报》期刊栏[01/26]
- · 《系统科学学报》投稿方[01/26]
- · 系统科学学报版面费是多[01/26]
中医理论体用思想科学性探微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鸦片战争以后,随着国门洞开,西方医学传入我国。东西方两种医学的碰撞使人们对生命与疾病的认识多了一个视角,但二者在理论层面上却表现出格格不入的态势。近现代以来,西方
鸦片战争以后,随着国门洞开,西方医学传入我国。东西方两种医学的碰撞使人们对生命与疾病的认识多了一个视角,但二者在理论层面上却表现出格格不入的态势。近现代以来,西方医学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日益隆盛,而中医学却日渐式微,取缔中医的说法也时时甚嚣尘上。如果一门学科的理论不能被大众理解和接受,那么这门学科的价值就会大打折扣。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和中西医之间不同的思维范式与哲学渊薮,导致在还原论思维影响下,接受现代教育成长起来的普通大众并不能很好地理解中医学蕴藏的科学价值,故中医理论的科学性表述迫在眉睫。
1 系统主义思潮
21世纪的新辩证法思潮即系统主义,因系统科学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系统观是当代科学世界观、价值观和方法论的核心。受此影响,现代医学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形成了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系统生物学、网络药理学等新兴学科分支。
系统科学思想贯穿在整个中医的医疗实践过程中,无论是阴阳思想、藏象理论、经络学说等中医基础理论,还是组方遣药、方剂配伍等中医临床实践都体现有系统的思想。当代有不少医家致力于系统科学对中医学理论阐释方面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远没有达到圆融合一的境界。中医学的系统思想绝不仅仅是朴素的系统观,其有比一般系统论更为丰富和深刻的内涵,丰富其内涵的理论基础便是体用哲学。体用哲学可以作为系统科学与中医学基础理论联系的纽带,系统的结构即是“体”,系统的功能即是“用”。以下本文凡言“体”者皆指系统的结构,凡称“用”者皆指系统之功能。由于“体用一源,即体即用”的思维模式和“阴阳对立统一”的认知模式相辅相成,共同成为中医学基础理论形成的哲学渊薮,以体用哲学为述理工具不仅方便与中医学理论基石——阴阳思想作对比研究,更能以系统科学的观点来理解和认识体用哲学的新辩证法内涵和其对中医学理论的指导意义,从而实现中医学基础理论科学性阐释质的飞越。
2 哲学体用的含义
“体”与“用”是中国古代哲学中的一对基本范畴,作为一种思维模式在中国哲学史上产生过长期而深远的影响。老子首次对“体”“用”范畴作了广泛而深刻的阐述,并认为道是“体”,德是“用”,无是“体”,有是“用”。“体”“用”二字并举始于战国末期的荀子。《荀子·富国》曰:“万物同宇而异体,无宜而有用。”这里的“体”指物的形体,“用”指物的功用。汉代经学与魏晋玄学均讲体用,但直到宋代,随着理学的兴起,体用学说才日臻成熟[1]。体用作为一对重要的哲学范畴,表现在哲学领域是所有思辨的前提和出发点。在中国哲学的长期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一种“体用一源、即体即用”的思维模式,这一思维模式构成了中国传统哲学的核心范畴或最高范畴。
体用哲学作为一种哲学思维模式,由于其内涵不明确、外延无边界,已为现代哲学所弃,但我们将其与现代系统科学联系起来,即前文所述系统的结构即是“体”,功能即是“用”,以系统科学的观点来修正体用哲学中形而上学的诡辩论,从而使其符合科学和逻辑的规范,以便用来科学地阐释中医学基础理论。
3 中医理论中的体用思想
体用思想作为一种重要的哲学世界观,体现在中医理论的诸多方面。
3.1 人体的精、气、形、神
中医学理论接纳了古代哲学精气学说的精髓,与其自身固有的理论和实践相融合,创立了独特的中医学的精气理论。中医学认为精(广义之精,下同)是人体生命的本原,是体;气是人体生命的动力,是生命信息的载体,是机体内部联系的中介,是用。形指客观可见的人体形态体质,是体;神(广义之神,下同)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体现,是用。精化气,为有形化为无形,是体生用;气生形,为无形化为有形,是用生体。形宅神,是有形化为无形,是体生用。精化气、气生形、形宅神是体用相互作用的动态演变过程。精为气之体,形为神之体,精和形为气和神的物质基础,对气和神有决定性作用。反过来,气和神是精与形的功能表现,对精与形有能动的反作用[2]。精气充则形健而神足,精气亏则形弱而神衰;神气足则精固而形康,神气荡则精失而形衰。
3.2 药食的精、气、形、味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味归形,形归气;气归精,精归化。精食气,形食味;化生精,气生形。味伤形,气伤精;精化为气,气伤于味。”此段经文历代医家见解不一,分歧颇大,试以体用相互转化的思想作一简单论述。
文章来源:《系统科学学报》 网址: http://www.xtkxxb.cn/qikandaodu/2021/0308/396.html
上一篇:系统科学与软骨组织重建
下一篇:基于系统科学的江西省城市社区卫生服务能力提